文件加密后难以被破解,就说明加密软件安全强度高吗?
这显然是一个设计好的话术,在这一提问的背后,其实是隐含了前提条件的。
首先文件加密后且在脱离了当前加解密环境的前提下,才难以被破解。其次,这也并不能说明加密软件系统自身安全强度就高。
加密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又是如何呢?
实际案例-1
内部人员利用“加密软件漏洞评测系统”,使加密软件失效。
实际案例-2
外部人员通过入侵加密软件服务器,使加密软件失效。
观点
从实际案例中不难看出,文档加密软件的安全强度并不高,也不涉及到任何加密算法(理论上是密切相关的)。
在现实中文档加密软件的短板,并不在于文件加密后的安全性(脱离了当前加解密环境下的安全性,与加密算法与密钥密切相关。),而是在于内部,在于如何让加密软件不失效---原本加密的文件被解密或应加密的文件却没加密。业内也早有专业人士指出“进程级防泄密”安全强度存在不足。
上一条:没有了 下一条:沙盒容器是操作系统内核级隔离吗?